【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兒童福利聯盟昨公布「台灣學童手機使用狀況調查」。調查發現,近4成兒童有手機成癮症狀,包括一早起來、上課途中及深夜11點後,都在「玩手機」。專家建議,不要太早讓學童接觸手機,且最好訂出手機使用規範。
兒盟調查指出,半數以上的國小5~6年級學童有手機,國中學生更高達7成使用手機,遠高於中國、日本和美國學童使用手機的比率,也比6年前調查時增加逾2成。
學生使用手機最常做什麼?調查發現,7成學童最常用手機聽音樂、照相,逾6成學童最常用手機玩遊戲、發簡訊,像是在公車上,常看到兒童用手機玩遊戲;反倒是真正通話用途,一天不超過5分鐘。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從調查顯示,台灣學童使用手機的情況有三多,分別是「手機多」、「用途多」及「花的時間多」,加上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幾乎都有上網功能,一不小心兒童可能就會誤上「付費」或「情色」網站。
王育敏指出,台灣逾4成兒童已出現手機上癮現象,家長及政府都該正視此問題。她呼籲家長,無須花大錢幫孩子買智慧型手機,若要給孩子買手機,也要約定使用規範,並留意子女使用手機的情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