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視新聞節目「我們的島」,以「水的難題」系列報導,獲得今年卓越新聞獎的專題新聞獎,公視採訪團隊深入雲林和彰化,探討濁水溪的現況,報導中指出,近年來水災頻繁,加上沙塵暴侵害,使得濁水溪面臨乾枯,中下游農地無水可用,將來,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等高耗水產業,一旦進駐彰雲兩縣,中台灣水資源的排擠效應,令人擔心。
地下水超抽造成地層下陷,雲彰地區水災頻繁,濁水溪水被攔走,河川水量稀少,沙塵暴災難籠罩雲林。以濁水米聞名的西螺,農地間的水圳卻看不到有水流動,農作物生長不再有濁水溪的滋養。彰化農民的處境和雲林一樣,許多田地根本沒有濁水溪溪水可用。六輕五期,國光石化,中科四期,這些高耗水產業進駐彰雲兩縣,水資源的排擠效應,更是令人擔心。
長久以來,產業政策走在前面,水資源淪為配角,地下水是彰雲地區賴以生存的水源,每年超抽1.5到4億噸,長期累積下來,彰雲地區成為嚴重的地層下陷區,沿海下陷深度超過兩公尺,海平面甚至比陸地還高,每當颱風暴雨,沿海鄉鎮總會傳出淹水的災情,居民生活在水患的夢魘中,為了解決水患,政府編列1440億元的治水經費,其中「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就包括地層下陷區。地層下陷也成為高鐵營運的長期隱憂,執政者才看到地層下陷的嚴重性,卻只是編列治水預算,治標而不治本,當旱災發生,只想著開發更多的水資源,台灣的土地如何適才適用,考驗著主政者的智慧與遠見。
公視記者 雲林彰化 綜合報導
<宜蓁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