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休閒農業團體最近建議教育部比照日本,規定小學生每年至少到農村體驗一周;教部環保小組將對此進行研議,並配合「環境教育法」明年6月上路,先從加深小學戶外教學開始推動。

環保小組執秘張子超表示,環境教育法明年6月5日正式實施,全民每年都要接受4小時的環境教育,國中小及高中若未落實還會被罰;因此,將協助學校發展聽演講等靜態課程以外的戶外體驗課程,再逐步鼓勵學校舉辦2~3天的農村體驗課程。

小學生畢業旅行最愛俗稱的「369」,即劍湖山、六福村、九族文化村等遊樂園;張子超表示,環保署即將推動環境教育機構的認證,也期許遊樂園業者能將環境教育等主題納入,寓教於樂,也來申請認證標章。

此外,教育部也決定將與環保署、農委會、林務局、觀光局等單位合作,從100學年起,推動環境教育教師的認證,提升教學、生態解說的水準。

但張子超認為,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農村體驗,「農村、漁村孩子需要的反而是都會文化的體驗,體驗課程應有文化交換的觀念;讓農村、漁村、原住民部落的孩子有機會到台北來,搭捷運去看101高樓及24小時營業的書店。」

他表示,農村體驗課程可與教育部目前推動的在地遊學、特色學校、環境學習中心方案結合,逐步擴大推動。

舉例來說,譬如台北縣野柳國小推動漁村生態課程,連江縣中山國中發展戰地文化和獨木舟教學等;短期內若再要修環境教育法,納入小學生需體驗農村生活一周,困難度比較高。

 

<宜蓁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