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趙哲聖/倫敦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研究博士(台中市)】
2011.03.15 03:19 am
 

這次日本NHK所建構強震下日本影像與資訊處理方式,該讓我們深思與汗顏。

NHK此次報導地震的鏡頭語言,發揮了客觀與不煽情的表達風格。或許目前階段,地震與海嘯衝擊的畫面已經太震撼,也或許,目前龐大災區以及混亂後重整的腳步還未開始,因此畫面多為空拍與大環境拍攝的報導。但是,我們看到大量「中、大景」鏡頭,代替了張力更強「特寫」鏡頭,我們凝視到地震與海嘯帶給我們的恐懼與威力,但視覺表現強烈下災戶痛苦、難過,與最容易博得人們觀看與增加收視率的「煽情鏡頭」,克制得宜。

原本視覺螢幕就很乾淨的NHK,在災後儘可能提供大量實用資訊(如避難地點或食物供水資訊),NHK展現了公共服務的意識形態—關於災害「如何呈現」與「應該」如何恰當呈現資訊,而不會震撼脆弱與受難者的觀感,表現得可圈可點。這樣的拿捏很難,公共服務的意識形態起了作用,也投射日本國民沉穩與自制的調性。

這樣平順與略顯無味的視覺呈現方式,拿到重口味「欣賞」電視畫面的我們來說,想必格格不入。我們樂於看到「搶進災區與獨家報導」的宣傳,我們的視覺畫面喜好活潑,更愛侵入式的採訪與拍攝。單一視覺化的「視覺主義」,容易讓我們迷失在單向的「視覺歡愉」中,也造成NHK這種四平八穩的播報與影像呈現方式,在台灣行不通;我們比較喜歡如社會學家阿帕杜萊所描繪「複雜、重疊和分裂性秩序」的媒體特色。

NHK的影像呈現方式,並不能代表全日本媒體的視覺經驗,然而,他卻帶給我們顛覆性的思考,因為視覺文化涵蓋不同的知識、信仰、習俗,以及社會成員接受的能力與習慣。我們需要記取他人的優點,想一想,過於眼花撩亂的奇觀社會,會不會反而擾亂了我們觀看事情與處理人際行為的能力?

【2011/03/15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