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 2011/09/27
 學校不定期還會有一些廣告與大型的宣傳布條,讀到這些宣傳或標語,心裡常常問:這些標語寫給誰看?
 
【文/柯華葳】

我會在學校走廊或通道讀一讀各種布告和學生作品。常有的困擾是,我人不高,眼睛又老花,布告文件不是字太小就是掛太高,或是隔一層布告欄的玻璃,看不清楚。這不免令我想到,掛得高高的、字體小小的文件,有多少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看得到?我也懷疑,有多少學生會去讀這些文件?

 除了布告欄,教室裡也有一些為了布置教室而有的標語,上面的字就看得比較清楚。不過,有些標語似乎放了很久,褪色了。我很好奇有多少學生還會注意到這些勉勵人的標語?

 學校不定期還會有一些廣告與大型的宣傳布條。廣告來自民間團體,例如:夏季營隊、表演的廣告;布條多數是政府的政策宣導,例如:「禮讓是美德,市民好品格」、「健康減重一○一,幸福台北一等一」、「天天五蔬果,運動三十分,做個健康優等生」。

 讀到這些宣傳或標語,心裡常常問:這些標語寫給誰看?有一間學校將上述三條布條掛在教室三樓、面向大馬路的窗戶外。學校若不是找不到地方掛,顯然有人決定學生不必知道這些宣傳,因此掛給路人讀。只是,有多少行人會抬頭看掛在三樓的宣導?面對各種文宣,宣導的對象是誰?誰讀了會有最好的效果?一直是我的疑問。

 最近我有新的想法:老師應善用這些布告、廣告、政策宣導,讓學生閱讀並討論。一來讓學生習慣讀到字,不但不視而不見,且對文字敏感、學著去反應,包括欣賞不同單位怎麼運用文字來宣傳、公告。其次,老師可以讓學生學習評析,包括宣傳的對象是誰?是否達到宣傳效果等等,來練習更高層次的思考。更進一步,學生若想改寫,這絕對是非常好的寫作練習。

 再舉一例,當學校貼出:「端午節期間民商餽贈頻繁,籲請商民不送禮,支持市府廉政作為,鼓勵檢舉貪瀆不法」的字樣,老師可以帶學生一起閱讀並討論:貪瀆不法是什麼意思?這個公告的目的以及公告的對象?當然也可以討論,學校貼出這樣的公告,是表示學校裡餽贈頻繁或有貪瀆不法之事?

 我相信善用身邊各種可以閱讀的材料,可以提醒學生以多角度觀察與思考,可以補充比較單一觀點的課本內容,也為這些宣傳找到對學生有幫助的一條路。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1年9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