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線上特別企畫】
2010年12月7日,教育部慎重的與全球同步召開記者會,公布2009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的測驗成果,沒想到,我國在2009年的PISA表現,出乎意料,全數下滑。

2006年,台灣在PISA的表現亮眼,數學一舉拿下第1外,科學及閱讀分別是第4及16,與鄰近的香港、韓國互有領先;不過,2009年,台灣在數學領域下滑到第5,科學與閱讀也大幅滑落到12及25,被香港及韓國遠遠拋在腦後。

更令人驚訝的是2009年首度參加PISA測驗的上海,其在科學、數學及閱讀表現,竟然打敗世界各國爭相學習的芬蘭,拿下三冠王,令人驚豔,也讓我們見識到,過去總被台灣視為落後的中國,其崛起的驚人實力。

不只中國崛起,鄰近國家的國際化程度,也不可小覷。

來自新加坡、目前就讀師大三年級的黃同學,一開口就是國際政治、經濟情勢,會多國語言的他,涉獵範圍廣,看問題時不侷限於台灣或新加坡觀點,而是從國際現勢分析,其國際化程度,台灣學生無法比,這讓我們不禁想問:「台灣孩子的競爭力,還有多少?面對國際情勢的快速變動,我們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國際觀封閉 關注單一事件

競爭力是什麼?國際觀又是什麼?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有競爭力?才有國際觀?是英文要好?要看CNN?還是哈日、瘋韓流、當女神卡卡的小怪獸?

現任台中市副市長、前建國中學校長蔡炳坤曾表示,21世紀人才培育的三大能力:「學業能力」、「個人能力」及「公民能力」,就是我們的競爭力。台中市長胡志強多年前就指出,台灣學生的國際觀不足,將導致國際競爭力逐漸消失。

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2009年發布的調查顯示,台灣學生即使知道有國際觀相當重要,但是對於國際事務動態的關注少,且只停留在單一事件如NBA籃球賽、美國職棒大聯盟、單一國際事件或影歌星動態為主,深度不夠,無法全面深入了解單一國家。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早在2005年就指出台灣學生國際觀不足的問題,他認為台灣學生專業能力具一定程度,但在國際觀上則須強化。他指出台積電內部呈現「台灣本土學生在基層工作,留洋歸國擔任領導階層」的現象,關鍵差異在於國際觀。

所謂的國際觀,最高層次在於對國際事務的關懷,其次在於國際專業訓練,然後則是英文能力,這些台灣學生與外國學生相較,都有進步的空間。

這些測驗與調查,在在顯示我們競爭力的隱憂,國際化的弱點,令人憂心。

 政府提白皮書 國際化先邁進一步

政府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教育部於2011年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一系列的方案,課程與教學創新,增加國際交流,建構國際化學校環境,讓中小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了解國際社會。

政府推動教育國際化已經多年,舉凡高中生赴日本、韓國教育旅行,鼓勵大學生赴海外擔任志工、交換學生等,但台灣學生國際視野的提升卻有限。

國際化不難,就看政府如何做,香港在2010年端出新學制,要培養學生國際觀,甚至向西方學生招手,進行更多國際交流,那我們呢?

上海崛起絕非偶然,香港名列前茅也絕非運氣,未來臺灣怎麼做?這個問題值得深思,也值得我們未來繼續探討。



全文網址: 缺乏國際觀 台灣學子競爭力現隱憂 - 下一代國際力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1648#ixzz1aUZAETkg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