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成就動詞型的生命地圖就在這10個關鍵
作者:褚士瑩
出版商:大田出版
出版日:2012年2月1日

關於作者〉
 ◎在國際非營利組織(INGO)工作已經超過十年,其中在緬甸北部山區的有機農場計劃,已經進入第十年。
 ◎從二十二年前出版第一本書開始,目前已經出版超過四十本著作,《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大田出版最新作品。
 ◎擁有荷蘭水手證,過去十年來,每年至少有十週在海上度過。
 ◎當不在發展中國家和台灣工作的時候,他住在波士頓南方一個小島的海灘。
 ◎從台灣和泰國搭飛機前往歐洲或美洲時,都會擔任志工協助動物保護組織,運送流浪犬到海外的新家接受收養。
 ◎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愛好戶外運動,但不是素食主義者,也不是非有機農產品不吃的雅痞。
 ◎不抽煙,不喝酒,最大的壞習慣是喝咖啡。

 

     沒有太冷門的專業,只有不專業

     很多人對於我的專業感到很疑惑,甚至連家人都時常搞不清楚我每天都在幹甚麼,更別說是朋友了。

     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我不但沒有餓死,而且還是身邊許多朋友公認「活得最爽」的那個人。所謂「活得爽」,並非每天無所事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得以做喜歡的事情。

     我的兩個專業,一個是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的NGO顧問,另一個是寫作。

     這兩個領域,在社會上都不算怎麼熱門,也沒有幾個因此名利雙收的,更慘的是,我在這兩個領域,可能也不算是甚麼頂尖高手,不信的話,只要比較一下我跟其他NGO顧問的收入,或是去書店問問褚士瑩的書銷售數字如何就知道了,但是我發現,就算不用當第一名,不用當大師,只要是個兢兢業業不馬虎的專業人,對我微藐如滄海一果蠅般的生命,支持自己走在夢想的路上,「活得很爽」,已經綽綽有餘了。

     獲得普立茲新聞獎或許很難,可是當一個好記者並不難。

     當一個名震八方的中央銀行總裁很難,當一個好的會計師並不難。

     當一個神醫很難,但是當一個病人心目中的好醫師並不難。

     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很難,但是認真當好一個媒體幕後工作人員卻不難。

     只要專業,一輩子就受用無窮了,真的不用當第一名。至少,我是真心這麼想的。

     或許是物以類聚,我身邊的朋友也充滿各種冷門的專業人士,而且大多是半路出家的。

     阿根廷長大的台灣醫生正傑,也是我在美國的鄰居,利用其他華籍醫師沒有的語言專長,專門為波士頓地區只會說西班牙文的低收入戶,甚至非法移民看病,成為當地拉丁美洲裔的族群心目中的英雄。

     高中以後就以理髮師為生的美國朋友法蘭克,因為頂上功夫手藝平平,入不敷出,只好晚上兼職去洗腎中心當助理,又去護校夜補念到正式護士資格,五十歲以後成了在豪華郵輪上,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海上洗腎中心的護理人員,也因此完成一面工作一面環遊世界的夢想。

     原本為了實現家人心願,勉強在紐約亞裔人士聚集的法拉盛開診所行醫的菲律賓朋友瑞,在父親去世後終於可以放心的關起診所大門,開始去作麵包店學徒從頭學起,成為世界級的行政主廚,也實現了在北京紫禁城旁邊開一家米其林餐廳的宏願,前一陣德國漢莎航空還特別邀請他設計頭等艙的菜單。

     當我第一次去馬紹爾群島工作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這個南太平洋小國中央銀行的總經理,竟然是台灣人。這些追尋夢想的朋友共同教我的一件事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太冷門的專業人士,只有不夠專業的人。

     來自美國的電腦教授Michael Schneider(麥可o史耐德),並不是甚麼電腦天才,既沒有被延攬去參與NASA太空總署的火箭設計,也沒有創造出甚麼網路新技術,但是憑著三十年電腦教學的專業,他和教育專業的妻子,有辦法靠著各自的專業,透過他所任教的大學,進行了十五次短則一個月、長則九個月的工作假期(working vacation),到世界上各個有趣的角落,從不丹(六個月)到肯亞,從辛巴威到土耳其,蒙古(三個月)到尼泊爾(一整個暑假),去做專業而有趣的事情,同時深入當地文化,還可以賺錢,也不需要辭掉原本的工作,正因為他相信每個專業人士都可以做到,所以還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做《讓別人出錢(On The Other Guy's Dime)》,副標題則是「教專業人士如何不用付錢就能旅行(A Professional's Guide To Traveling Without Paying)」,前提不是如何不用付錢,前提是你必須是個有專業的人,不管任何領域的專業人士,不用有博士學位,不用是醫生或工程師,也不用像作者本人是電腦專家,都可以像他們夫婦一樣-即使是失業中的、有家庭有小孩的專業人士也不例外。

     來自堪薩斯州專門建造高爾夫球場的景觀設計師,到不丹設計第一個十八洞的高爾夫球場。

     來自紐約的廣播電視人,到蒙古協助建立新聞聯播網。

     交響樂團員,趁著沒有表演的季節到吉隆坡去培訓年輕的指揮家。

     教育工作者受聘到模里西斯進行學前兒童教育的評估。

     作者還舉了許多在冰島、斯里蘭卡、馬爾他、烏克蘭、以色列的例子,對於那些覺得他特別幸運的人,史耐德教授都會更正說,這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而是如何用專業的敏感度,將報紙角落一則不重要的小新聞,變成值得去申請補助的企劃案,或鼓起勇氣打國際電話給陌生人,在整本書最後還強調,只要專業夠強,無論甚麼專業,必然有外國機構願意付費借助你的才能。

     身為一個冷門專業的工作者,我看到很多熱門的專業,因為人才很多,競爭也很大,但是老老實實把冷門的專業做好,老實說就算不是頂尖人才,只要夠誠懇,也絕對餓不著。許多人以為成功的秘訣是肯幹,甚麼都願意做,英雄不怕出身低,但是我最怕明明學有所長的人,卻洋洋得意的去做一些沒有專業性的事情,卻又做得馬馬虎虎,差強人意,還以為這就叫做能屈能伸。

     更嚇人的,是大學,甚至研究所都畢業了,年紀明明也不小卻還沒有專業的人,勉強也只能算是「專業學生」,對於人生和夢想的浪費消磨,在我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這是為甚麼每每有年輕人問我他們未來該做甚麼,才能同時完成夢想的時候,我都只能聳聳肩說:「做甚麼都可以。」

    因為只要有專業,無論是修車還是冶金,捏陶還是跳舞,把夢想變成專業,這輩子真的做甚麼都可以。

 
 2012/02/04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大田出版《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小學三年級就有環遊世界的夢想,17歲就開始出發,至今未停止過。

每年飛行的哩程數就可以繞地球六圈, 其實他只是將舒適圈擴大了而已。

 他說,他最賴皮的一件事,就是死趴在夢想的彩虹上,因為他愛上滿天星斗的辦公室,到印第安保護區追蹤大角鹿,到緬甸當農夫, 他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方式!

 他給自己最高額度的健康保險就是一輩子的運動, 他堅持沒有朋友比沒有錢還要不幸千百倍!

當朋友在MSN上敲說,嘿,褚士瑩,我覺得你真是這輩子活得最爽的人!

他卻相信只要做好自己的專業, 就算冷門,就算不是第一名,就算不是大師, 每天專心做喜歡與擅長的事,就是一個很棒的人!

 太多人問他:你怎麼辦到的?

太多人羨慕他的無國界價值觀, 太多人欣賞他的夢想與現實的結合力, 但他卻想說:我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形成了自己熱愛的生命地圖,你們一定也可以的, 但最重要的是,我已經打開它!使用它了。

 新書內容搶先看:

 緬甸教我的事:第一次學會計算夢想的成本

 這幾年每次有機會到大專學校去分享我在緬甸服務的有機農場,主題多半是跟夢想有關,每個年輕人都沉醉在「夢想是無價的」這種氣氛中,每當有人這麼說時,我都會忍不住問台下的學生:

 「大學畢業以後,老闆要付多少錢,你才願意去做你不喜歡也沒興趣的工作?」

 當場表決一下,不難發現台灣雖然這麼小,但是南北差距還是挺大的,東部跟南部的私立大學生,基本上都說每個月兩萬五台幣就可以了,北部一流國立大學的學生最高,但也不過就是四到五萬,就肯把自己賣掉。在這個問題上,台灣的大學生表現出跟平常上網或桌遊時候完全不同的務實態度,近乎殘忍。

 「那你的夢想,怎麼會說是無價呢?明明四萬塊台幣一個月,就可以買走你的夢想了啊!」我總是無情地指出這個事實。

 台下總是會突然變得有些沉默,又有些許困惑。

 「四萬塊就賣掉夢想真的是太便宜了!」我接著說,「每一個十八歲到三十歲的台灣人,不是兩萬五,也不是四萬,你要出賣靈魂,一個月起碼也要有十二萬台幣的代價才對。」

 高屏或花東地區的大學生,認為畢業要在當地找到起薪四萬塊一個月的工作,根本就是難上加難,遑論十二萬?

 但是我是這麼計算的,簡單來說,只要是年齡介於十八歲至三十歲的台灣護照擁有者,就可以成為打工度假計畫者(WORKING HOLIDAY MAKER)到紐西蘭、澳洲、日本、加拿大、德國 、韓國這些目前已經跟台灣簽署相關協定並已生效的國家,利用一邊打工一邊度假的機會,進一步了解這些國家的生活。名額並不少,每年有十二萬名年輕人拿著打工度假簽證到澳洲,換算下來,平均每星期就有兩千三百多人,也就是說幾乎每天都有一架波音七四七巨無霸客機載滿專門來澳洲打工度假的年輕人。

 這些包括台灣在內的打工度假者,可以停留長達一年,在簽證有效期間內從事短期或臨時工作。大家的工作機會相同、接受相同的待遇、住在同樣的青年旅館,面臨一樣的問題,也都同樣要嘗試為自己解決問題,只是同一僱主不能超過六個月,許多工作所需的技能要求很低,不需要甚麼語言能力,更不需要大學生才能做,甚至不需任何技能與工作經驗,像是在倉庫、工廠或廚房的工作,加工、製造等職務,所以不用擔心你以前沒什麼工作經驗。

在雪梨這樣的大都市,許多工作來自兩大行業—接待與無需技能的勞工。在澳洲的北部地區,乾季的農場有很多採收蔬菜跟包裝水果的工作,大約從九月至四、五月在澳洲南部炎熱的夏季也都有許多採水果的工作,只要願意逐水草而居,跟著工作機會移轉,每個星期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每個小時二十澳幣的薪資來粗估,每個星期就是一千澳幣,每個月就相當於十二萬台幣的收入。

你能賺多少錢,當然要依你的工作性質而定,但在地球上哪個角落不是這樣?澳洲的生活費不見得比台灣高,若在雪梨與別人短期分租一間房間,每個星期付一百至一百五十澳幣也夠了,如果在度假村工作,住宿費通常非常便宜;農場工作則會提供免費食宿,在鄉下的話甚至代步的汽車都會提供,至於繳稅,在任何國家工作都得付稅,台灣也不例外,沒甚麼好抱怨的,剛開始的稅率是百分之二十九很多年輕人難以接受,這不過是因為從來沒付過房租或稅捐罷了。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一個台灣年輕人只是為五斗米折腰,為了賺一份薪水而工作,如果薪資低於一個月十二萬台幣而放棄夢想的話,其實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因為三十歲前,若是只看在錢的分上,每年都可以理直氣壯去一個國家當打工度假者,有些國家甚至還可以再延長一到兩年,同樣是遠離夢想,用不著勉強自己留在台灣,所以真正的真實代價,是每個月十二萬台幣。

做一份實行夢想的工作,如果做得很好,不見得會少於一個月十二萬台幣,但是如果為了實現夢想,而選擇一個月四萬元的工作,這中間的差額八萬元,購買的不是別的,就是「夢想」。

無論是販賣自己的夢想,還是購買夢想,那麼事實上是:原本我們以為無價的夢想,其實是可以很容易標價的。

──摘自大田2月新書《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部分內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