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張朝欣╱雲林報導】
北港高中弱勢家庭學生比例達十二%,學校為讓孩子在愛中建立自信,五年前開始每年舉辦一周的「品愛周」,學生在校園表演,老師演話劇,師生共同募款幫助弱勢學生。今年老師演出《那些年》話劇,期許大家展望十年後的自己,同學看了深受感動,哭紅了眼眶。
北港高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雲林沿海鄉鎮,一千兩百四十一名學生中,有一百五十人是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學校深知除了課業上的要求,更要想辦法建立學生們的自信與正確的態度,因此五年前開始舉辦「品愛周」。
這一周,學生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藝,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舞台,下課或放學時間單人或團體即興表演,觀看的同學若覺得演出不錯,可以捐款給表演者,所得全數做為獎助學金。
老師也沒有閒著,每年都有近廿名老師共同演出話劇,大家利用半個月時間編劇、彩排,每天演出一場為期三天,每場發行一百張門票,一張一百元,由同學自由認購,所得同樣做為獎助學金。
今年三月「品愛周」,老師演出的話劇主題為《那些年》,十餘名老師穿上學生服重回學生時代,演出他們曾經經歷的青澀青春,劇中敘述一群高中學生參加國中同學會,每個人述說自己的高中生活,同時展望未來十年後的自己。
學生看著平日在講桌上授課的老師變成與自己一樣的高中生,一下子距離拉近許多,充滿人生歷練的老師們演起戲來自然老練、充滿感情,讓在場學生與家長看得感動不已。
今年較特別的是,資料處理科主任郭慧文將結束廿九年的教職生涯退休,在學校最後一年的演出,她飾演一名充滿愛心的老師,演出時真情流露,結束時與大家揮手告別。
飾演叛逆學生的教務主任吳俊憲心有所感的說,他求學過程不順利,所以特別能體會弱勢家庭學生的辛苦,這場話劇鼓勵弱勢學生,要有信心與希望,十年後的自己一定可以變得更好。
有同學在臉書上留言,從國中開始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是「米蟲」,參與「品愛周」的籌備工作後,才發覺自己也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一名女同學表示,「品愛周」就是把愛傳出去,這一點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