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漫畫星勢力圖片來源:鍾士為

過去,台灣人被日本漫畫養大;現在,台灣漫畫反攻日本,台灣最高知識殿堂中研院,甚至出版本土漫畫,熱賣破萬本。台灣本土漫畫新星,如何讓自己人願意買單,讓日本人開始看台灣漫畫?


每個人的青春記憶盒裡,都有一套心愛的漫畫。

航海王、七龍珠、哆啦A夢、灌籃高手、火影忍者、櫻桃小丸子……,經典動畫都來自日本漫畫。

超人、蜘蛛人、鋼鐵人、X戰警、蝙蝠俠、變形金剛,電影上的超級英雄,又都改編自美國漫畫。

就連今年最賣座的國片《賽德克.巴萊》,也是因為導演魏德聖,十二年前看了邱若龍畫的漫畫《霧社事件》,才興起拍這部史詩電影的念頭。

一部好漫畫,就像娛樂創意的火車頭,足以拉起動畫、電影、電玩、周邊商品的「產業生態」。

這兩年,美漫兩大巨頭之一,驚奇漫畫(Marvel Comic)旗下的驚奇影業,忙著買回過去賣給各電影公司的超級英雄版權,準備親自向大螢幕進攻。

日漫龍頭集英社,看準華文市場,支持杭州舉辦的國際漫畫節新星盃大賽。發行量高達兩百六十多萬冊的《週刊少年JUMP》編輯長,還親自飛到大陸,出席頒獎典禮。

商機、人才、文化輸出,漫畫說的故事,不僅僅是本薄薄小冊。

「杭州新星盃有一千多位角逐新人獎。雖說除了夏達之外,中國還沒有一位在海外成功的漫畫家,但仍可看出他們新生代的潛力,和政府鼓勵原創的決心,」東立出版社社長范萬楠,上個月受邀至杭州擔任新星盃評審。

他指出,持續有舞台讓新人發表作品,是培養漫畫家的關鍵。全盛時期,東立旗下有超過六十個簽約漫畫家。如今,簽約漫畫家僅有二十位左右。

電玩遊戲分散了閱讀人口,加上網路盜版的影響,各國漫畫產業都受衝擊。尖端出版社發行人黃鎮隆表示,台灣漫畫市場如今仍有八成是日本漫畫。

但漫畫仍是年輕人最容易表現創意的舞台。所以,即使本土漫畫不景氣,總有新人願意投入。


台灣漫畫星勢力  蓄勢待發

台灣在漫畫上,早有成功案例。朱德庸、蔡志忠、敖幼祥等,都已在中國市場打響名號。

但黃鎮隆指出,中國市場雖大,新一代台灣漫畫家想要吃到這塊大餅,並不容易。

除了故事題材要能對味,還必須在當地找到對的出版合作對象、宣傳手法到位。

「即便強大如日本漫畫,在中國也很難開展。他們(中國)是鐵了心的要封鎖日本,培養原創,」黃鎮隆說。

近年來,台灣本土漫畫雜誌,從週刊改成月刊、再改成雙月刊,發表的平台變少。但仍有一群台灣新生代漫畫家,沒停下手中的筆。

十月,法國香貝里國際漫畫節,首度辦「主題國展覽」。邀請的,就是台灣十一位漫畫家。

明年一月,世界兩大漫畫展之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台灣也將以「主題國展覽」的規模,在亞洲館舉行特展,二十位台灣漫畫家受邀。

「台灣年輕一代的創作力,自由奔放。若有機會讓他們磨鍊、成長,很值得期待,」香貝里漫畫節台灣館策展人夏若雲說。

除了漫畫,學生的動畫作品也很令人驚豔。像台藝大學生的五分鐘動畫作品《敲敲》,作品一放上網,就成日本雅虎動畫網點閱率的第一名,引起熱烈討論。

台灣在國際間掀起的另個話題,就是台灣最高知識殿堂──中央研究院,竟然也出版起漫畫創作季刊CCC(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中研院出漫畫  熱賣萬本

○九年起,中研院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站,開始以季刊形式,將特定主題的典藏史料,提供給漫畫家作為創作素材。

從《日本時代的那些事》、《異人的足跡》、到《七月半聽故事》,中研院出的CCC,將安靜的史料,變成了年輕活潑的漫畫。

例如,「清代科場作弊指南」由漫畫家石榴執筆,描繪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清朝試場風貌,畫風逗趣,語調幽默。

「超萌女學生圖錄」更讓《百年芳華——台灣女性百年風貌》,一舉賣破萬本。

相較於一般平均銷量兩、三千本的本土漫畫雜誌,中研院的CCC算是「暢銷」漫畫書。

國家最高研究單位,與三十多位漫畫家合作出漫畫,之前還吸引了日本媒體跨海報導。

中研院資訊科技創研中心專案經理黃冠華就說,希望透過漫畫的感染力,讓史料的研究成果更為普及。

CCC不但以創新手法,推廣數位典藏計劃內容,也成為另一個培養本土漫畫家的平台。

負責CCC商業發行的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指出,漫畫家身兼導演、編劇、演員、剪接等多種角色。

日本職業漫畫家,往往有兩、三位助手幫忙做故事考據、收集題材。中研院無形中擔任了這個角色,讓漫畫家的創意發揮得更好。

事實上,第一位在日本漫畫雜誌,長期連載的台灣漫畫家皇宇,就是因為○九年在CCC上,畫了「陽炎少女.丹陽」,受到日本《Comic Gum》月刊編輯的注意,受邀在日本連載《鋼鐵少女》作品。


要畫得比他們好,才有機會

除了皇宇的實力外,他的經紀人王士豪,也是將台灣漫畫家推上日漫舞台的人。

六十五年次,王士豪曾創辦台灣第一個由日本原廠授權資料的電玩雜誌──《電玩e世代》。

十五年來,與日本遊戲開發商往來的經驗,讓他決定在二○○七年創業。

公司「友善文創」以版權仲介、漫畫家職涯規劃為主。他不相信本土漫畫產業不景氣,台灣就出不了優秀漫畫家。

因此,定下向日本直接推銷台灣漫畫家的目標,尋找在日本漫畫雜誌連載的機會。

年,王士豪旗下二十八歲的漫畫家彭傑,參加日本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比稿,爭取與集英社五大漫畫家之一的稻垣理一郎合作。

「我告訴彭傑,如果我們畫得跟日本人一樣好,他們還是不會用我們。我們一定要畫得比他們更好,才可能勝出,」王士豪說。

最後,彭傑不但提早完稿,還特別畫了三個版本,供集英社挑選。

創刊近半個世紀,集英社從未用過外國漫畫家。彭傑不但贏得了與稻垣合作的機會,由稻垣為他擔任分鏡,還畫出第一個登上日漫王牌《週刊少年JUMP》的外國作品──《KIBA&KIBA》。

成大建築研究所畢業、擁有建築師執照的彭傑,算是在《週刊少年JUMP》出道了。但那僅是短篇作品,他與王士豪仍在努力,希望儘快能在《週刊少年JUMP》長期連載。

「彭傑是那種有強烈慾望想攻頂的人,」王士豪形容。

成為漫畫家的路上,挫折與成就感相伴。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總有精彩的故事可看。

曼迪傳播總經理  郭慧敏

燒起動漫熱 讓建中生不吃午餐

台灣60%的日本動畫,都是亞洲最大動畫代理公司──曼迪傳播引進的。

一身黑衣、黑褲配上馬靴,曼迪傳播總經理郭慧敏,曾在美國生產芭比娃娃的美泰兒,擔任行銷業務經理。

回國後,郭慧敏發現台灣在《灌籃高手》熱賣後,創造了日本電視卡通片的需求。一九九九年,她創立了曼迪傳播。

得到日本的信任和合作,並不容易。郭慧敏會在至日本提案前,蒐集好所有資料,告訴日方什麼時候開始播放動畫、在哪一屬性的電視台播放、播放後的宣傳策略為何、書展與漫博兩大活動的規劃是什麼……,縝密的行銷計劃,讓日本人嚇了一跳。

「我們想的,是如何和日本共同經營品牌,」郭慧敏不要只做買斷的貿易公司,「延伸產品的生命力,讓這些肖像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除了動畫的代理,郭慧敏更掌握了日本動畫在亞洲的全代理,就是包含DVD、周邊商品的設計與開發。

十分了解目標客群的曼迪傳播,更透過周邊商品,讓動漫的影響力深遠。例如,學童的書包、文具,讓卡通人物陪小朋友上學,並在同學間流傳。

青少年的商品,則以限量、玩具為主。去年書展《灼眼的夏娜》,聲優釘宮理惠應邀來台,竟有粉絲提早二十五天排隊等待簽名。

青少年對動漫的熱情,郭慧敏看在眼裡。「我聽到一個建中生,說他如何省下午餐錢,來買這些周邊產品,」郭慧敏感動之餘,將周邊商品更多元化。

說起《火影忍者》主角鳴人漩渦,不怕失敗、看重友情的特質,郭慧敏笑著說,「我好像是青少年成長記憶的黑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