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何琦瑜

我常常聽到在大學教書的朋友或老師們抱怨,這一代的大學生許多不可思議的、荒謬的「混學」現象。我自己也曾不知好歹的到一所後段大學上了一堂演講課。早上十點的課,我還沒有開始講話,桌上就已經趴著很多「準備好睡覺」的學生,以及拿著零食飲料似乎準備邊聽邊吃的「享受」著。負責的導師,我的朋友,在上課鐘聲響了之後像催促小學生那樣呼喊著:「同學,要上課了喔,把零食收起來,上課不要講話,要安靜一點。」

所以前一陣子洪蘭老師提到台大學生上課吃雞腿,引起一番爭議時,我並不詫異,也相信那是讓許許多多大學教授們心痛的事實。

但我常常在想,這背後必然有些結構性因素,不可能是一句「他們都是草莓族」,或「都是老師教不好」,就簡單解釋了這一代學生的普遍樣態。

最近,我和大學時十分敬佩的老師臧國仁聊天。他談到最近政大傳播學院的畢業生們,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齣歌舞劇,做為他們的畢業製作,所有的團隊合作、編曲演唱、服裝燈光設計他們都自己來。學生們平常上課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話,有氣無力,但做起專案,個個生龍活虎,為了要有更好的表現,不會的都學會了,熬夜工作也在所不惜。

臧老師說,他也曾經在看到學生上課睡覺時憤怒,但同樣有個大學生女兒,做為父親的他,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一代孩子不一樣了,恐怕不能再用過去的方法、過去的期望,教導他們成為一個迎合未來趨勢的人才。

典範轉移的時代
這期的封面故事,表面上是在寫國中生在升學壓力下的痛苦,實際上我認為國中的困境,具體而微的凸顯了目前整體社會和教育,面臨一個典範轉移時代的矛盾和尷尬。

從一九九四年四一○教改遊行至今十六年,這一代的孩子,在整個社會強調民主、開放、自由的解放風潮中長大。在家庭中,更多父母懂得用民主、尊重的方式對待小孩;這十幾年來的國小教學,也有很大的轉變,多數孩子能享受到比較活潑、多元的學習環境,零體罰入法後的校園,也有了更多平等尊重的氛圍。

但是仍處於升學魔咒下的國中三年,還像化石一般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教學理念和處境。每一個準備要上國中的孩子,就好像要「當兵」一樣,因為升學的理由,停止了國小時所有的課外學習活動與興趣:不論是音樂、美術、閱讀,還是體育。

從十歲到二十歲,原本最應該要展開自我探索,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判斷選擇的黃金十年,我們的孩子,卻被壓抑在一個權威的、單調的環境中,彷彿人生只有一個目的:一切向基測看齊。
《親子天下》這期的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國中生,每週考試超過十次;超過四成國中生,不考試就不會念書;只有三成國中生,會經常閱讀課外書(見一一七頁)。許多國中生從早自習開始考試,每天早晨要從一張測驗卷展開新的一天。試想你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考試,每天要把自己排名,工作還會有動機、樂趣和熱情嗎?

禁錮的國中三年(甚至延續到要考大學的高中三年),在學校只學會了考試,以及在不斷的考試中習慣被否定。於是乎,我們養成了一批又一批,失去學習動機的大學生。到了上大學那一天,這六年眾人所殷殷期盼的「人生目標」已經達成,接下來的大學生涯,當然不知所為何來,不混,要做什麼呢?

所有探索與獨立的學習,都在這失落的六年被延宕了。許多「長輩」說,以前的國中生也是這樣痛苦長大的,如今不也好好的嗎?

但是整體社會環境真的不同了。現在九成九的人都能上大學,每年都會有大約七萬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還是暫時省略了六、七萬個服兵役的男生,以及七萬個試圖把決戰點延後、進入研究所的學生。

全球化、資訊化、社會加速的變遷,也使得職業樣態不如二十年前那般超穩定。他們將面臨一個比我們更浮動、紊亂、無規則可循的人生風景。如果孩子們不能提早開始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如果孩子們不能學會激發自己的學習動機,讓自己面對任何變動都有信心掌握新的開始;如果孩子們不能學會打破框架,用更有創意與想像力的方式,彈性面對未來,那麼所有教育的投資,都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過一個有意義、自我實現的人生。

我其實同意教育部官員的說法,光實施十二年國教,並沒有辦法解決眼前國中教育的問題。我們眼前面對的是一場文化戰爭,整個社會要用不同的眼光、期待和方法,為下一代孩子預備他們的能力。但是沒有十二年國教,這一場價值革命就沒有起點,沒有辦法吹起號角,展開行動。

八月底教育部要召開全國教育會議,為下一個十年立下教育白皮書與願景。我們深切期待,十二年國教可以有具體的實施時程,為國家更好的未來,拿出行動,付出承諾。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promotionPackage.jsp?productID=24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