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言
台北市立師院實小
中華民國
child@tmtc.edu.tw

摘要

  本研究嘗試建構網路學習社群做為分散式資優資源班教師、學生、家長便利的溝通管道,進而提供豐富的網路學習環境。在建構的過程中,整理出網路學習互動流程,試圖讓每位資優生自我表現的欲望獲得滿足,更能在相互觀摩、支持與協助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並且讓每位資優生獲得許多方面的回饋,進而強化其學習動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本網路學習社群主要的特色為教師、學生、駐站專家、小記者可直接透過WWW瀏覽器呈現教材、展覽作品、解答疑難、報導新聞;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覽於全球資訊網,教師、同學、學弟妹、學長姊、眾多網友透過作者個人的留言簿或web-mail提供心得或建議,可做為作者本人自我肯定或改進之依據。

  本網路學習社群啟用迄今將近一學期,經調查訪談參與的學生、教師、家長,得知「提供全體資優學生豐富的網路學習環境」、「促進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分享生活與學習經驗」、「營造教師、學生、家長便利的溝通管道」之研究目的已有顯著的成效。

  學生的學習態度因受到多種回饋之影響而更加積極、更有成就感。學生與教師、家長與教師、學弟妹與學長姊、同學之間經常透過留言簿、交談室、討論區、web-mail互相聯絡或討論功課,分散式的資優資源班透過本網路學習社群已凝聚了溫馨的向心力!

@ 關鍵字:學習社群、網路學習、遠距教學、教學設計、資優教育

ABSTRACT

  The sample consists of 75 gifted students who come from grade 3 to grade 6 of elementary school of Taipei Municipal Teachers College.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construct the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to facilita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to offer the multipl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gifted studen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the researcher in an effort to design a dynamic frame-work of web-based learn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web-based learning are that both the gifted students can utilize it to express themselves completely and satisfy their learning desires. On the one hand, they benefit themselves in terms of observing other’s operation, supporting each other and assisting mutually. On the other hand, they reinforc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generate meaningful learning by means of the feedback from teachers, classmates, seniors and juniors.

  The gifted students can dispatch their works and assignments to the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through WWW browser. They have positive attitude and receive many accomplishments because of the feedback from the suggestions of teachers, classmates and so on. The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is gradually to cohesion due to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seniors and juniors’ participation in discussing homework by means of message books, interaction rooms, discussion areas and web-mail.

@ Keywords: learning community,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istance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gifted education

研究背景

  教育部正積極進行全國「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中心」設置計劃:提供全國教師及學生共享教學資源、教學及學習經驗之交流 ( http://content.edu.tw/ ) 。教育部、經濟部與資策會合作推廣「網路家庭聯絡簿計劃」:增加家長、學生及教師另一項溝通的管道,促進家庭與學校輔導學生的效率 ( http://homebook.more.org.tw/ ) 。「運用網路資源、提升教育成效」已經成為教育當局積極推廣的重點。

  微軟總裁Bill Gates曾說過:「資訊科技最重要的實踐面就是在促進教育發展 (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improve education. ) 」,科技的進步直接帶動了新發明,新發明也間接帶動了教學科技的成長(張履揆、梁朝雲,民87)。目前網路的使用在現今社會已日漸普及,美國自1980年代便開始將網路應用於教育領域,如CoVis ( http://www.covis.nwu.edu/ )KIDLINK ( http://www.kidlink.org/ ) 等皆是著名的網路學習計畫,這些計畫,主要都是藉由網路連線,使學生能與其他教室的學生、老師及外界專家針對某一學習主題加以探討、學習,進而建立起一個虛擬的學習社群,而這些網路計畫的推行,也大多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徐新逸、楊昭儀,民86)。

  我國自民國八十三年起規劃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礎建設」 ( N I I ) 計畫,積極發展遠距教學,目前國內已出現相當多的遠距教學專案研究(張履揆、梁朝雲,民87);其中已有針對國小學童而發展的網路學習系統,如「兒童學習資源中心---小珍的家」讓學生可以在設計過的學習環境找尋問題的答案,並藉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資源、及學生與專家之間的互動,建構一個共同學習的網路學習社群(徐新逸、楊昭儀,民87)。「探路者 : 國民小學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提供線上學習教材、合作學習活動、課業輔導等網路教學功能(林奇賢,民87)。「網路小學虛擬教室」結合網際網路、虛擬實境、電腦輔助教學等技術所建立的網路教學應用系統(唐文華,民87)。

研究目的

  資源教室是特殊教育體制架構中之一型態,在倡導特殊兒童回歸主流下的一種新興型態,以盡可能妥當安排特殊兒童與非特殊兒童一起接受教育(許澤銘,民79)。目前國內各國民小學資優教育方式大都採用分散式的資優教育形態(林志忠,民87),分散式的資源教室可使資優生一方面在普通班級與主流社會相處,培養領導能力與服務熱誠,部份時間又可以在資源教室接受符合其能力的資優教育(蔡典謨,民87);透過同儕輔導、合作學習的方式,使資優學生成為學校裡的心靈義工,因其存在,使弱勢者獲益(吳武典,民87)。此種分散式的教學模式非常適合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群育發展。

  本校(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資優資源班共有七十五位學生分散於三至六年級二十一個班級之中,因而教師、學生、家長彼此之間聯繫溝通極為不便,經調查教師、學生、家長大都具備電腦網路軟硬體,若能善用網際網路進而建構「網路學習社群」,不僅能營造便利的溝通管道,而且能為所有的資優生提供豐富的網路學習環境。「網路學習社群」是一個虛擬的學習社群,專家與生手都可以在這個環境中藉由討論、互動方式,共同找尋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建構起他們的知識系統,而網路只是其應用的一項工具,藉由這項工具,將分散各地的個人及知識經驗結合起來(徐新逸、楊昭儀,民86)。

  因此,本校資優資源班網路學習社群之建構目的如下:

  1. 提供全體資優生豐富的網路學習環境。
  2. 營造教師、學生、家長便利的溝通管道。
  3. 促進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分享生活與學習經驗。

研究設計

  本校資優資源班網路學習社群之建構遵循徐新逸(民86)「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參見圖一),此網路學習社群的發展模式並不是呈線性發展的,當某一階段發現問題時,都必須回頭修正前面的階段,且會影響後面階段的進行,因為網路本身就是一個變化快速的環境,因此整個計畫的過程必須保持高度的彈性。

  心理學家將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看成是人類的本能之一,一個文藝家剛寫好一篇短篇小說,便急於找一個園地發表,這就是自我表現,利用人類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的欲望,可增進創造和發表的能力,更可在觀賞他人發表的作品時,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內涵(高廣孚,民78)。

  合作學習可使學習者在認知學習的過程中,相互模仿、支持與協助,並以自己的語言去詮釋、推敲他人的表現,可促進學習者使用新的方法去探索、統整、評估學習內容,有助於學習高層的認知活動,增進學習者的後設認知策略(李永吟等,民83)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其行為結果的了解所產生的回饋,對他以後的繼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言,反應之後的回饋將產生後效強化作用。從認知結構學習論的觀點言,回饋有助於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從學習動機的觀點言,回饋可視為學習動機形成的外在原因(張春興,民83)。

  本研究在分析及設計階段整理出網路學習互動流程(參見圖二),試圖讓每位資優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獲得滿足,更能在相互觀摩、支持與協助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並且讓每位資優生從教師、同學、學弟妹、學長姊、眾多網友獲得回饋,進而強化其學習動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1. 學生可直接透過WWW瀏覽器將自己的作品展覽於全球資訊網,全體師生、眾多網友透過作者個人的留言簿或web-mail提供心得或建議,可做為作者本人自我肯定或改進之依據。
  2. 學生可透過公共討論區與他人分享學習心得或提出疑問尋求解答(教師也可拋出問題),教師面對學生的疑難,初期僅需引導方向促進討論,主要由同儕共同設法運用資源解決問題,倘若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再由教師或專家解答。這樣的過程,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成為一個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者。
  3. 每位學生個人留言簿、參與公共討論區之情形,除了可提供教師更為客觀的評量依據,更可做為往後教學之參考。

  本校資優資源班網路學習社群命名為「網路新世界」,網址為 http://www.tmtc.edu.tw/~child,系統架構請參見圖三,本系統主要的功能為達成上述網路學習互動流程之需求,系統功能簡介如下:

  1. 系統管理:網站管理員可直接透過WWW瀏覽器建立、刪除、管制師生帳號,帳號建立時自動產生個人留言簿、網路學習資料夾。
  2. 工作室:師生憑帳號密碼進入工作室,可直接透過WWW瀏覽器上傳檔案至自己的資料夾、管理檔案、管理留言簿、通訊聯絡、變更密碼。
  3. 主題教學:各科教師透過工作室上傳教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
  4. 作品展覽:學生將各科的學習成果(各種媒體形式均可)透過工作室上傳作品,與全體師生、眾多網友共同分享!
  5. 公佈欄:公佈最新消息、學生優良表現。
  6. 網路小記者:網路小義工透過工作室報導屬於兒童們的新聞。
  7. 網路資源:全體師生共同蒐集、討論、整理網路資源。
  8. 課業討論與生活輔導:分成小文學家、小科學家、小史學家、小藝術家、小資訊家、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其他等八類開放式公共討論區,任何人可在各類中設立主題引發討論(以引言人的E-mail地址查核身份)、或在自己有興趣的話題上發表言論。
  9. 交談室:透過工作室師生可即時溝通。
  10. 疑難解答:教師或駐站專家透過工作室解答討論區中的疑難問題。
  11. E-mail通訊錄與郵差:可直接透過WWW瀏覽器寫信及寄信。
  12. 留言簿:除了公用的留言簿以外,每一位老師、學生都有自己的個人留言簿。

  本系統主要的特色為教師、學生、駐站專家、小記者可直接透過工作室以多媒體形式呈現教材、展覽作品、解答疑難、報導新聞,形成全體師生共同經營的網路新世界。

應用概況

  本校資優資源班網路學習社群啟用迄今將近一學期,在這段期間經由參與者的回饋歷經數次的修正擴充。資優資源班教師認為學生可自行將作品展示於全球資訊網,可以滿足學生的發表慾望、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與榮譽感,並且覺得學生的學習態度較以往積極主動、出現更多的合作學習情形(同學之間、學弟妹與學長姊)。資優資源班家長認為從網路新世界作品展覽中,可隨時了解自己子女與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與老師的溝通管道較以往更為暢通,網路新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自己的子女不再迷失於茫茫的網際網路。

  資優資源班學生對於「網路新世界」的看法:三、四、五、六年級資優生都有各式各樣的作業在網路上公佈,讓我們有機會炫一下自己的作品,能自己發表作品很快樂,非常期待大家能在我的留言簿上留下評語,讓我們欣賞別人的作品、把別人的優點學起來,每一次上網欣賞別人的作品時、就多學習一點,使我各方面的知識增加、讓我更上一層樓,可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電腦用處、更常用電腦來幫助我學習,我真的收獲良多,覺得現在比以前更積極學習、信心滿滿,每一次的上課都讓我既興奮又期待!可以知道一些最新資訊就像聯絡簿一樣,有一個自由和大家談話的空間、隨時可以來個小會議,可以認識許多朋友,在網路談天說地、增廣見聞,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地方,在有空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和別人聊聊天、紓解壓力,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地方………………

  在學期中「網路新世界」舉辦了一次各年級的中文輸入比賽,由於事先告知各年級優勝前五名將公佈姓名及成績在網路新世界,每位資優生均展現了旺盛的企圖心,不斷地追求進步,全部資優生最快的成績從平均每分鐘三十個字進步到平均每分鐘八十個字,三年的學生從不會使用中文輸入法到最快平均每分鐘可輸入四十個字,而且令人可喜的是其間學弟妹與學長姊互相鼓勵提攜!

  去年度畢業的資優生得知網路新世界之設立紛紛要求成立校友專區,台北市立師院實小網站共用「網路新世界」的討論區,所以一般學生與資優學生有了網路溝通的管道,一般學生在欣賞過資優生公佈在網路上的作品後、也會在資優生個人的留言簿上留下心得或評語,甚至有許多一般學生向網路新世界管理員表達希望能加入的意願(發表作品、線上交談)。

  由上述的應用情形得知:「提供全體資優學生豐富的網路學習環境」、「促進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分享生活與學習經驗」、「營造教師、學生、家長便利的溝通管道」之研究目的已有顯著的成效。學生與教師、家長與教師、學弟妹與學長姊、同學之間經常透過留言簿、交談室、討論區、web-mail互相聯絡或討論功課,分散式的資優資源班已凝聚了溫馨的向心力!

  網路新世界的每位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網路學習資料夾」,從這個資料夾逐漸累積各科學習成果,並且發表展示於全球資訊網與全體師生、眾多網友透過自己的留言簿或web-mail互動共享,學生的學習態度因受到多種回饋之影響而更加積極、更有成就感。將來小學畢業時,這個資料夾就是獨一無二而且最好的「畢業紀念冊」。

未來展望

  誠如 Bill Gates(1997)所言:「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仍將扮演中心樞紐的角色,他不僅需要告訴學生如何在網路上尋找資訊,也必須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探測、觀察、激勵或是鼓舞孩子。網際網路將可以讓老師們互相分享課程教材與教法。老師會繼續要求孩子們做家庭作業,但這些家庭作業將包括從網路中找出資料。學生會建立自己的電子連結,並使用多媒體完成家庭作業,然後透過網路繳交作業。父母將更容易追蹤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各類的作業、考試、報告和其他資訊都可以隨時經由電腦查閱。」

  本實驗研究的成效似乎已像上述Bill Gates所描寫的些許情景,後繼研究將推廣至全校,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屬於自己的「網路學習資料夾」,使校園網路充滿豐富多彩的學習氣氛!

  目前國中以上學校都已建置電腦教室,並與學術網路連線,國小也有百分之四十學校有電腦教室,百分之二十上網連線,教育部已決定運用六十四億七千多萬元的經費,在八十八學年度完成國小電腦教室建置,達到電腦教室一人一機的目標,並且完成網路連線,我國的資訊教育將邁入新的時代(楊惠芳,民87)。在全國兩千五百餘所國民小學積極規劃充實電腦網路軟硬體之同時,締造優良的網路學習環境,乃是當務之急,期望未來國內能有更多更豐富的小學生網路學習社群!

致謝詞

感謝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電算中心提供各項資源,使本實驗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王美音譯/Bill Gates 原著(民86)。新‧擁抱未來──「資訊高速公路」未來新藍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吳武典(民87)。世界性的思惟,本土化的行動資優教育的發展與展望。資優教育二十五週年研討會,專題研討(一)。

李永吟等(民83)。學習輔導──應用性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奇賢(民87)。探路者 : 國民小學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9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241-248。

林志忠(民87)。學習策略在資優兒童過程導向教學的應用。資優教育二十五週年研討會,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發表。

高廣孚(民7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許澤銘(民79)。資源教室的組織、功能與設備。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徐新逸、楊昭儀(民86)。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育雙月刊,39卷,3期,15-27。

徐新逸、楊昭儀(民87)。國小兒童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應用。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張履揆、梁朝雲(民87)。國內外遠距教學專案之特色介紹與系統分析。視聽教育雙月刊,39卷,5期,23-40。

唐文華(民87)。網路小學虛擬教室建立方法研究。遠距教育,5期,5-18。

蔡典謨(民87)。充實模式之設計與實驗研究。資優教育二十五週年研討會,專題研討(二)。

楊惠芳(民87)。下學年國小電腦教室可達一人一機。國語日報,中華民國87年10月15日。

Brent. Wilson(1996).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 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Lamb, A. & Johnson, L.(1996). Cruisin’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Evansville, Indiana: Lamb.

Starr, R. & Milheim, W.D.(1996). Educational uses of the internet: an exploratory surv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6(5), 19-26.

Wagner, R.(1997). The CoVis Project: A national testbed for science learning room. Oak Brook, IL: NAR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山國小資優班 的頭像
    中山國小資優班

    熱情.自律.創意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