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 2011/12/16
 人類和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擁有二十四小時控制各種身體機能和行為模式的體內時鐘「概日規律」,……
【文字/廣梅芳;攝影/莊明穎】

金澤大學在今年10月27日對外發表,已經找到腦內支配食慾和進食行為的「肚子時鐘」。這是由該校醫藥保健研究域醫學系分子神經科學統合生理學的三枝理博副教授所發現,研究成果刊載於美國《神經科學學會雜誌》。

人類和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擁有二十四小時控制各種身體機能和行為模式的體內時鐘「概日規律」,位置就在腦內「視交叉上核」;藉著眼睛傳遞進來的光(日夜變化)來調整身體規律,所以又稱為「光同調性概日調整器」。例如老鼠等夜行性動物,就算隨時都有餌吃,也會受到「光同調性概日調整器」的影響而只在夜間行動覓食。

但是如果只在白天特定的時間才給餌,時間久了,老鼠會忽視「光同調性概日調整器」而在白天進食。但是,視交叉上核受到破壞的動物,生活規律和進食行為並不會受到影響。由此,研究學者推論,或許另外還存在一個支配進食行為的「肚子時鐘」存在。至於到底存在哪裡、受到何種遺傳因子影響,一直以來還未獲得明確答案。

本項研究中指出,「肚子時鐘」就存在腦子裡面,其遺傳因子機制和光同調性概日調整器一樣,但如果「肚子時鐘」受到損傷,老鼠會沒有辦法在適合的時間覓食,而且無法吃足夠的量。

研究團隊表示,將繼續深入研究「肚子時鐘」到底是如何受到進食環境的影響,來支配食慾、進食行為和相關身體機能;希望將來能藉由開發控制「肚子時鐘」的新藥和方法,處理人類的肥胖和生活習慣等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