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遠見 2011/12/20 |
今年24歲的吳怡萱,兩年前就讀台大歷史系時,第一次踏出國門,到奧地利當一年的交換學生。 |
![]() |
![]() |
【文/林珮萱】
今年24歲的吳怡萱,兩年前就讀台大歷史系時,第一次踏出國門,到奧地利當一年的交換學生。 當學期終了,同學們準備回台灣,她卻決定獨自搭火車遊歐洲。20天內,吳怡萱獨自途經英、德、法、荷蘭、丹麥、瑞典和捷克等地,寫下了她個人自助旅行的第一章。 這一次的經驗讓她愛上旅行,去年7月她再度展開一個人的冒險,跑到南法小鎮住了一個月,會選擇那裡,是因為那是梵谷創作舉世聞名《向日葵》畫作的地方。 像吳怡萱這樣,因為梵谷的一幅畫,或是從一本書、一段歷史、一種對新世界的想像而開啟的旅行,正是今年即將開辦的世界公民島活動所訴求的主軸。 「世界公民島是台灣最好的定位,我們要給台灣年輕人世界觀教育,」今年12月主辦第一屆世界公民島活動的世界公民文化協會董事長呂學海,點出這項活動最大的宗旨。 |
兒童福利聯盟昨公布「台灣學童手機使用狀況調查」。調查發現,近4成兒童有手機成癮症狀,包括一早起來、上課途中及深夜11點後,都在「玩手機」。專家建議,不要太早讓學童接觸手機,且最好訂出手機使用規範。
兒盟調查指出,半數以上的國小5~6年級學童有手機,國中學生更高達7成使用手機,遠高於中國、日本和美國學童使用手機的比率,也比6年前調查時增加逾2成。
學生使用手機最常做什麼?調查發現,7成學童最常用手機聽音樂、照相,逾6成學童最常用手機玩遊戲、發簡訊,像是在公車上,常看到兒童用手機玩遊戲;反倒是真正通話用途,一天不超過5分鐘。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從調查顯示,台灣學童使用手機的情況有三多,分別是「手機多」、「用途多」及「花的時間多」,加上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幾乎都有上網功能,一不小心兒童可能就會誤上「付費」或「情色」網站。
王育敏指出,台灣逾4成兒童已出現手機上癮現象,家長及政府都該正視此問題。她呼籲家長,無須花大錢幫孩子買智慧型手機,若要給孩子買手機,也要約定使用規範,並留意子女使用手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