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爸媽練功房 (2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Apr 09 Tue 2013 14:48
  • 零分

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零分」的考卷給媽媽簽名,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兒子呀!! 你就是這麼乖,老師說要蓋章,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你是個好孩子!」 

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呢? 

兒子竟說:「不難呀!! 因為老師說:『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 
以我的速度,寫好了,球場必定已客滿了,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陽光又好,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好愉快喔! 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回家再寫也是一樣。」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教育】孩子年齡漸長,父母應試著放手青少年很難由單一原因去解釋為何有偏差行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學校與同儕人際關係出問題,除了父母沒時間管教之外,有時「管教過當」過於干涉,也是問題來源之一,專家建議,父母應學著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空間。輔導中輟生與邊緣孩子的乘風少年學園執行長林哲寧談到,管教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長的階段中,總有不同人生階段需要面對,父母的角色就需要隨著孩子年齡漸長,不斷轉換和調整,這也是需要學習的課題。『父母由領頭,漸退身旁協助』尤其在這青黃不接的成長過程,青少年在某些地方希望自己能有決定的空間,大人干涉太多反而不舒服。進國中之前,父母可以用領頭的方式做教導,但之後就該退到他身旁,利用輔導和支持,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針對他的問題提供協助。很多父母在心底深處總認為孩子永遠長不大,不成熟,卻沒有認清楚,有時候要給予孩子適度自主空間,如此一來孩子成年後才有辦法為自己做決定。站在另外角度看,不要只看現在的表現而去定義他的將來,應該從小培養正確價值觀,去期盼他未來可以成為怎樣的人;尤其每個孩子都不同,逐漸脫離父母後,父母要學習著做改變。林哲寧說,父母真的難為,因為教育孩子是高度投資,加上長時間精力的耗費,遇到難題與衝突,並沒有解決的捷徑或解藥,同時也考驗著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智慧。『內在改變,乖張行為不藥而癒』假如青少年行為出現偏差該如何協助?林哲寧指出,如果當下問題很嚴重,反而會跳開問題癥結點不處理,改從另一方面進行人格塑造,比如讓他學會尊重、互助與節制,久而久之原本外在顯現的乖張行為反而迎刃而解,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要尋找背後因素,表面因素倒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常說謊的孩子,探究其背後動機可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自卑感,只希望獲得認同,才用吹牛方式讓大家覺得很棒,或是想用說謊來塑造自己期望的形象,耍些詭計來讓人注意。因為對自己正面形象越高的人,其實越不易說謊,如果找出背後動機,改變其實不難。江禹嬋------------------------------------------這裡是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共同平臺。大夥一起為孩子開一扇窗,點一盞燈,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牽引幫助,找到他的希望和未來。如果您覺得我們所發表的圖文『棒』懇請您 按『讚』與『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們都知道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青少年很難由單一原因去解釋為何有偏差行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學校與同儕人際關係出問題,除了父母沒時間管教之外,有時「管教過當」過於干涉,也是問題來源之一,專家建議,父母應學著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空間。

輔導中輟生與邊緣孩子的乘風少年學園執行長林哲寧談到,管教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長的階段中,總有不同人生階段需要面對,父母的角色就需要隨著孩子年齡漸長,不斷轉換和調整,這也是需要學習的課題。

『父母由領頭,漸退身旁協助』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自尊、自卑和意志❤
自尊感是一種能激發人們進取向上的力量。孩子進入少年期後,隨著成人感的增強,他們的自尊感也大大增強了,強烈的自尊感,可以喚醒孩子自重、自愛、自信和自立的意識,能使他們的意至更堅強,從而百折不回地為自己的偉大志向而奮鬥,忠實地履行自己對社會的義務。

★不恰當的刺激,將加重孩子的自卑感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一個年輕的大學生跟他的教授在外散步,在散步的時候,他們看到路旁有一雙舊鞋子。

原來有一個工人把鞋子留在那裡,每天他工作完畢,就會回來找回他的東西。眼看下工的時間快到了。

年輕學生突然和教授商議,想要跟那窮人開個玩笑,他提議把這雙鞋子藏起來,看看鞋子的主人回來,找不到鞋子時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授回答: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有一位諮商師 和他的太太。他們有個兒子,這兒子帶給他們許多煩惱。不只如此,這兒子離家出走、斷絕音訊三、四年了。

諮商師於是找了一位牧師,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訴對方。

這名牧師看著他說:「你已經咒詛兒子多久了?」
這諮商師很訝異,他說:「你說我在咒詛兒子,這是什麼意思?」

牧師回答說:「所謂咒詛的意思就是,說另一個人的不是。剛才你所說的,都在告訴我有關你兒子的不是。你這樣咒詛兒子多久了呢?」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
為什麼他的同桌的同學想考第一名就考上第一,
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是比落後他?」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
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奧斯卡有四個人,教了我新的「時間觀念」。

首先是李安。二度奪金,距離上次七年。這七年票房和評價有起伏,但不論外界聲音如何,他一直選擇不同題材,擁抱新的挑戰。看他的事業,不能以一部片為一單位,至少要用七年為一單位。

第二人是班艾佛列克。他以自導自演的《亞果出任務》得到最佳影片。十五年前他和麥特戴蒙合寫《心靈捕手》,得到最佳劇本獎。但十五年來他演了很多商業大片,飽受花瓶之譏。甚至連《亞果出任務》,也沒讓他得到最佳導演的提名。看他的事業,至少要用十五年為一單位。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進台塑總部大樓,長庚生技的展示區牆面,掛著兩隻海豚悠游於深海的照片。
【採訪整理/黃惠鈴;圖片/邱劍英】

走進台塑總部大樓,長庚生技的展示區牆面,掛著兩隻海豚悠游於深海的照片。

 為何掛海豚照?長庚大學、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身穿黑色外衣搭配灰色T恤,簡樸素淨,他語帶禪意地回答:「牠們知道很多事。」

 楊定一具有生化與醫學雙學位,二十七歲便升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分子免疫與細胞生物學系主任,在免疫領域享有盛名。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懲罰是很多大人很常用的方法:

「做錯事,就打下去啊!」

「做錯了,就處罰他!」

很多人都很習慣這樣的方式,甚至要求學校、安親班也要比照辦理,

希望用處罰的方式就可處理所有的過錯。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年前﹞我聽過有人在課堂上說「尊師重道」是狗屁。

﹝16年後﹞是我當上老師的第七年,這些年來,我的講桌上總貼著一句格言:「師嚴而道尊」。

現在,上級長官常提醒我們:「教育是(服務業)......。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但是事實上,教育不是服務業,從來就不是。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教育故事:
 
比懲罰更深刻的獎勵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b5.jpg 
每天早晨,很多家庭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要趕上學、上班,但孩子的動作又慢,又掉東掉西,做父母的像是打仗般的,又催又趕,還要幫忙孩子穿衣穿鞋,收拾書包,一大清早,似乎就已精疲力盡了。

的確,孩子拖拖拉拉,吃飯、做功課、穿衣服等,每件事都延誤了時間,很容易造成對父母的壓力與折磨,所以要避開這樣的問題,可以多為孩子拿捏時間,特別是睡覺和起床的時間,如果這兩方的時間控制得好,那麼,其他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

尤其是家有學齡子女的家長,可以嘗試為孩子列個時間表,告訴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完成工作,如果超過時間沒有作完,後果要孩子自己承擔。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放心大膽的一拖再拖,往往是因為平日父母總是擔負了孩子大部分行為的後果和責任,例如上學遲到,父母的情緒,甚至遠比孩子還焦慮;功課沒做完時,又怕孩子挨打挨罵,於是父母就動手幫忙。

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容易養成一個錯誤的觀念:
我做不好沒關係,丟給爸媽去做就好了。
而父母親雖然很努力地為孩子做這做那,但往往愈做挫折感愈深。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有責任感,就必須訂定一些固定的原則,告訴孩子如果沒有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就必須自己承擔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慢慢學著負責任。

目前,有些年齡層較大的孩子,如高中、大學生,似乎責任感明顯不夠,這和父母親在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聯。 

人為什麼要學習負責任
責任和獨立有很大的關係,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判斷、分析的人,通常是一個責任感很強的人。
但因父母經常對孩子的日常生活介入太深,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練習的機會,自然長大後就顯得沒什麼責任感了。

談到「責任」,似乎是很嚴肅的題目,因為其牽涉了人生價值觀,其實,責任感就在我們生活中實現。
從小,我們只要求孩子把功課做好,家裡的事不用孩子操心,等孩子長大了,自然不會以家庭為念,不懂得關心父母的需要,使父母備感失、無奈。

換句話說,很多「萬能父母」,「幫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心疼孩子:
上學要遲到了,趕緊幫他拿書包,功課沒寫完,快快幫孩子趕完功課…..諸如此類狀況,的確會孩子的獨立與責任,造成負面的影響。

那麼,如何在心疼孩子與建立責任感之間取得平衡呢?我們舉一個在家庭中最常見的例子。(速度的快與慢的拉鋸戰)

第一,要注意觀察。
每個孩子不一樣,有的動作快,有的拖拖拉拉,偏偏有時兩種孩子,生長在同一個家庭。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速度一致,那麼或許相得益彰,非常快樂,但如果有的快,有的慢,那可就頭疼了。
因此父母最好先觀察孩子的特性,再彼此調整,加快或放慢。

其次、要有緩衝的時間。
對於動作拖泥帶水的孩子,要早點提醒他該完成的事。
例如七點出門,六點四十就可以要孩子開始準備。如果有些孩子喜歡在出門前完成某些事,例如把玩具放好,可以多留些時間給他,
讓孩子多練習幾次,就能夠學著控制時間,不會永遠都有爸媽在後面像「趕鴨子」一般,天天進行拉鋸戰,如此,大家也都會經鬆許多。

此外,有些小技巧也可以使用,
例如,不要讓孩子穿綁鞋帶的鞋,如此孩子自己就可以完成穿鞋的動作,不用勞駕父母。
另外,「言出必行」很重要,要出門就得出門,孩子衣服、鞋子沒穿好,可以到外面再整理。務必讓孩子知道,媽媽早就提醒了出門的時候,自己沒有準備好,是自己的不對,必須承擔責任及後果。

換句話說,教孩子負責任,「遊戲規則」要清楚訂定,也要切實執行,如果實行時發現問題,父母子女可以彼此溝通,找出最適合的方式,再練習一次。

責任感需要身體才行
責任感不是只出現在課本中、教條或簡單的故事中,而是要在生活中實行的好特質。
如要讓孩子知道負責任的意義,父母親應該知道何時該支持,何時該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

舉個實際的例子:讓孩子起床、上學,是很多家庭的困擾,事實上,父母對孩子從起床到出門上學所需要的時間,應該非常清楚。
一旦有了這個數字,不妨在這段時間之外,再加上至少十五分鐘的緩衝時間,這樣才會有餘裕。

父母除應幫孩子設計一段緩衝時間外,如果孩子還是沒辦法起床,父母可以考慮兩點因素:
孩子是否太晚睡?
孩子是否睡眠不夠?

每個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不盡相同,有些孩子晚睡可以早起,而且精神充沛,有些則睡了足足八小時,還是睡眼惺忪。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並加以調整上床時間。
如果孩子確實需要較長的睡眠時間,父母也不要責罵,可以提醒孩子要早點上床。

特別是星期天,父母不要勉強孩子睡午覺,否則晚上不容易入睡,影響第二天起床時間,將使得作息大亂。

孩子起床時間固定後,如果因考試開夜車,早晨起晚了,偶一為之,父母可以幫他忙,或者為他整理東西,或者乘計程車,讓他不致遲到,
孩子知道在什麼情形下,父母會幫忙,什麼情況下,必須自己承擔晚起的責任,就更能掌握上學的時間了。

當急驚風碰到慢郎中 
再談到速度的問題。動作慢的孩子,往往讓父母很困擾,不懂為什麼吃一頓吃飯要吃一個鐘頭?為什麼穿衣服、刷牙,要花兩倍的時間?
為什麼大家都就緒了,就等他一個?

不過,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可能有很好的規畫,他可能只是因為追求完美而動作很慢。
事實上,動作慢的孩子,以有講求精確、詳細的特性,所以除非時間真的不允許,否則不一定要催趕孩子。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吃飯、洗澡的動作很慢,由於吃飯、洗澡並不是很重要的事,父母可以不用催他,告訴他慢慢地吃,讓他自己選擇完成的時間。但有時,則要提醒孩子,要配合上父母的時間,但像是上學、上班時,就要提醒他避免遲到。

換句話說,事有輕重緩急,有些事可讓孩子悠遊自在些,有些事則必須緊急處理,讓父母和孩子間,有良好的互動配合,孩子就不會覺得媽媽總是催催催,彼此都覺得緊張。

有時候,小孩經過提醒,會有改善的情況,但不久之後又恢復原狀。
此時,父母要特別注意的是,「慢」並不是錯,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時間觀念──有些事情就是很急不能任意拖延。
「慢」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有時必須配合時間的腳步。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建立父母,做事不拖泥帶水,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速率特性,幫助孩子建立適當的時間表,彼此良性互動,相互配合,
相關的難題就能逐步解決,建立起家庭作息的次序和規律。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師」是教育的中心,然而實際觀察國內的教育現場,卻是老教師不退休、流浪教師創新高,20年內恐將成為嚴重的問題。

 

 

十二年國教的政策目標一廂情願而很難落實,另一方面教育界卻有著一個日漸惡化的問題:教師平均年齡逐漸老化、新血更替的管道逐漸窄化,教師的平均專業能力將逐年惡化,而二十年內全國將有嚴重的教師不足現象。這個問題遠比十二年國教更值得教育部和全國關切,卻一直沒有獲得各界應有的重視。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孩子成為時間管理高手

「別看電視了,快去讀書!」「才幾題作業,為什麼寫這麼久!」「都幾點了,怎麼還不睡覺!」

家長常為孩子拖拖拉拉而碎碎唸,卻絲毫沒改善。專家提供三大實戰步驟,教你培養會管理時間的青少年。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的父母眼看著自己孩子一天天長大,學會了走路,儘管他們搖搖擺擺,但還是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他們邁進了幼稚園的大門,這裡的環境全是陌生的。新鮮的環境,新奇的玩具,和藹的老師,熱情的小朋友向他們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在這裡可跟在家裡不一樣,要上課、做操、做遊戲。老師要求他們上課時要集中精力,不要玩耍,要克制自己,要遵守幼稚園的各項常規,甚至上廁所也要報告。孩子剛上幼稚園,老師和家長已經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意志。

★意志,是一種心理過程
意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那到底指的是什麼?意志是人為實現某種目的,在行動中自覺克服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過程。以教師為例,教師為了教好學生,就必須克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如要在備課中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要刻苦鑽研教材,弄懂自己不清楚的問題,在課堂上要組織好教學,幫助後進學生等。像這種人們為實現各自預訂目的,在行動中克服內心矛盾和外部困難的心理過程都屬於意志過程。

★有意志,也要有行動
意志和行動密不可分。孩子看見鄰居家的孩子會騎單車了,就會想,我為什麼不能!於是,在徵求爸爸媽媽的同意後,孩子練單車了。儘管摔了幾次跤,小腿也擦傷了但孩子要學會騎單車的決心仍然很大。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經常練車,一天比一天進步,終於有一天,孩子騎著單車很高興地對媽媽說:「我也會騎了!」孩子這種在意志支配下練單車的行動,就叫做意志行動。意志支配行動,同時也在行動中得以表現。

★意志行動的威力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額比序又改 競賽成績比重 再下修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基本功,從哪裡開始?

孩子該有的能力都有了,為什麼有人仍需要父母催逼,有的卻能按部就班、自我鞭策? 這些孩子具有哪些特質?父母的著力點在哪裡?

美國賓州大學講座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與他的同事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一項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研究中,證實了「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他們發現,這些自律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投入許多時間在學業上,而非打開電視,滿足眼前的欲望。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洪蘭:陪孩子走出悲傷父母不需擔心孩子太小聽不懂,只要是真話,孩子以後慢慢會懂;但是騙了孩子,他以後就不再相信你。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則,人力不能挽回,對不能操之在己的事不要強求。

有位讀者來信說,他家有一隻十幾年的看門狗。有一天這隻狗老死了,他覺得這很正常,便要兒子用垃圾袋把牠裝起來,拿到後院去埋。沒想到兒子大哭說:「下次你死了,我也用垃圾袋把你裝起來,拿到後院去埋!」他聽了很生氣,便打了兒子一巴掌。兩年過去了,兒子現在已上國中,還是不跟他說話。他問:「我錯了嗎?小孩子懂得生死嗎?有方法可以補救嗎?」

中山國小資優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